English

走与企业、地方结合之路

1999-04-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丛之林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近年来,重庆工学院在办学体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改革成就突出。人们在赞叹重工全院上下团结一致、奋力进取精神的同时,对该院院长刘兴鼎教授在办学体制改革、探索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而愈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来到该校,采访了该院院长刘兴鼎教授。

刘兴鼎院长说:“从前,我到企业‘化缘’时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专门机构,每年都有专门的经费,但是由于重复建设、重复开发,一些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一个厂又难以解决,有限的资金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另一方面,高校拥有人才、智力优势,却大量闲置。这等于是捧着金饭碗找不着饭吃。这两方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于是我想,我们学校应走与企业联姻的道路”。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在他的头脑里形成了,这就是,走与企业、与社会联合办学的新路子!

1994年1月,刘教授担任学院院长。他向院党委提出了“拓宽联合办学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自立型教育实体。走出一条具有重工特色的改革与发展道路”的思路和主张,得到了院党委和全院上下的一致赞同。于是,重工先是与西南兵工数十家企业成立了“西南兵工两车教育基金会”,后来又在该基金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重工车辆工程学院”;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重工与政府部门、企业集团、港商及兄弟院校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办学,先后组建了“重工土地管理学院”、“重工万友商贸旅游学院”、“重工星照汽车学院”等联办实体。联合办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刘院长说:“联合办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了学院的办学资金困难,但是,如果把联合办学仅仅局限在眼前利益,那么高校还是走不出象牙塔,还会是‘喝了早茶愁晚餐’。实际上,联合办学带来的不仅是办学资金,重要的是,它给学校带来一种外在的压力。在近年的改革与探索中我感到,产学研结合不是‘产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简单拼凑。它涉及到诸如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科研的主攻方向的选择等办学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以,我认为产学研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我在1994年提出,要对学院的专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由‘以管为主’转向‘以工为主’,工科‘以车为主’。我们在‘车’上做文章,在产学研上下功夫,围绕‘两车’建立了几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室,不少企业为实验室注入资金,提供设备。通过产学研,我们不仅扩大了服务面和社会影响,同时也为自身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学院初步走上了自我发展的轨道,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

近年来,重工与西南兵工企业组建了汽车、摩托车CAD/CIM中心,为兵工企业培养人才和开发“两车”服务。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下文,在重工设立“激光快速原形模具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这是国家科技部在全国设立的五个中心之一。这个以重工“模具中心“为主体的促进中心,将不仅为重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刘兴鼎总是努力捕捉机遇!这几年他们牢牢把握住地区及行业经济结构调整、重庆直辖和三峡工程上马的历史性机遇,毅然决然地调整专业结构和学院的定位,大胆地走出校门,主动地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办学,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改革与发展的道路。

为了学院的发展,在拓宽联合办学道路的同时,刘兴鼎提出了一整套治校方略。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学院最需要的地方,他提出了“内方外圆”的政策,即对内,财务集中管理,各单位不准在外单独设立帐号;对外,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搞活校园经济;为了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他从其它高校的“博士流动站”受到启发,在重工建立“教授流动站”,以吸引国内知名学者;并且,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吸引高学历的研究生加盟重工。为此,重工近年来吸引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

重工日前已交由重庆市管理。对此刘院长说:“下放给地方后,学院可能会有更多的新的发展机遇,会给学院注入新的活力。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自身。下到地方后,我们与西南兵工企业的‘血缘’关系不会变,我们自己的特色不会‘褪’。要把学院的事情办好,这样才能为重庆经济的发展做更多的事情。为此,学院正在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并且加大了学科、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力度,使一些学科、专业在重庆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影响,从而为地方经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